严格财政支出管理,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,防止年底突击花钱。
进口6127.1亿美元,增长43.6%,高于同期全国进口总体增速3.1个百分点。其中出口和进口规模也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,出口12705.9亿美元,增长32.7%。
自日本进口1422亿美元,增长37.2%。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36亿美元,较2009年同期增长12.9倍。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,前10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884.2亿美元,增长32.9%。据海关统计,1至10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23934.1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长36.3%,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。同期,服装出口1050亿美元,增长19.5%,较前9个月加快0.5个百分点。
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561.2亿美元,增长21.3%,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1.7倍。其中,我对日本出口970.8亿美元,增长23.5%。由此可见,由政策直接带来的商机是相当明显且巨大的。
将加快沿海地区核电建设,稳步推进中部缺煤省份核电建设。一家民营生物质能源企业利用长白山的枯枝落叶、农林残余压制成颗粒燃料替代燃煤,其热值和煤相当。企业可以从十二五规划中,寻找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和投资机会。同时,将规范、统一理财市场,鼓励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各项领域,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。
虽然说是七大产业,但每个产业方向之下又有若干不同的重点领域:①在节能环保中,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、先进环保和循环利用。⑥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将是新材料的重点发展领域。
3.将增加文化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为扩大居民文化、休闲、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创造条件。十二五(2011年~2015年)即将拉开大幕,它将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?十二五堪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,这五年,中国经济必须实现战略性突破(迟福林语),这将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这种外向依赖型经济,转向内需内生产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,中国经济将从这五年开始真正的脱胎换骨。七大产业具体表现不一一列举。未来中国产业领域的大格局,将是——一方面,两高一资(高能耗、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)产业中的弱势企业,将被大规模地抑制、淘汰、兼并、重组。
2.逐步提高核电占一次能源供应比重。另一方面,必须要说的是,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对应关系,十二五期间,国家将大力完善金融市场,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。现在的80后、90后新生代农民,许多随打工的父母在城里长大,他们的思想趋于开放,眼界也要比父母更加开阔。这是农村消费市场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。
未来5~10年,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大势所趋。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替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先导产业。
十二五,中国经济至为关键的五年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5.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。
展望十二五规划,按照中信证券的研究,预计最终消费率(全社会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)将从2010年的48.6%提高到2015年的55.0%左右,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,最终消费率达到65%左右。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新型能源化等综合利用,在经济发达、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。另一方面,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如火如荼,影响巨大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认为,十二五期间,国家将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,加快完善包括创业板、OTC市场的资本市场体系。国际投行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预测,十二五前两三年,投资占GDP的比重不会下降,反而有可能上升。3.加快风电发展,逐步建立国内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体系。
4.将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互联网、通信网、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,为新一轮消费需求扩张奠定基础。十二五期间,国家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,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幅度将大大提高,预计达到整个能源产业补贴金额的10%~15%,鼓励消费。
未来的政策资源、金融资源、技术资源、人才资源等,都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倾斜。比如海南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岛新政策,2010年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.2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18.9%。
这三个转变表明,大消费概念、节能减排概念、新兴产业概念等,将越来越受到资金的追捧。按照国际一般标准,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,人口城市化率大概是60%左右。
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,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、交通通讯、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,把汽车、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,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、享受型转变。中核集团到2015年,核电站建设累计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,带动核电关联产业投资近20000亿元。着力解决资本市场的短板,重点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,改革现行的债市分割管理体制。与陆地风电开发相比,国内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。
⑦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,主要发展方向则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。③逐步提高国民收入,这与发展内需相辅相成。
从各产业的具体表现看,比如在新材料方面,包括大飞机、高铁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,以及三网融合、物联网、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,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,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,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。目标的落实倒逼新能源开发不得不提速。
当前我国有2亿多农民工,其中1.6亿农民工跨省际流动,因此,国家将加快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,改变其生活方式,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。2010年9月8日,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,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,并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,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,同时还拟定了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。
以此完善消费政策,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。为了达成以上种种扩大内需思路,国家还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,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,增强居民消费能力。与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将被大力改善在市场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,十二五期间,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投资、改善,以有效激发和扩大内需。截至2009年底,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约2500万千瓦,跃居全球第二。
到2020年,中核集团核电投资将达8000亿元。相应地,扩大内需的任务将更加重大。
汽车、建筑及装潢材料方面销售增长5成以上,通讯器材、家用电器等消费品,也分别增长了47.7%和29.9%。那么,十二五规划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?相应的商机在哪里?1.促进汽车、住房两大重大消费热点不断扩散。
我国2008年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,用于改善住、行条件和医疗、教育、通信、休闲等服务性的支出已占消费支出的50%以上,城乡居民消费都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、享受型转变。又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,物联网将成为最具市场前景的产业。